
這句話是最近過世的 Steve Jobs 於2005年在Stanford University畢業典禮上演講中後段的一句話。
的確很動聽!是吧?
一個人的內心早就知道他未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年紀越大(?),這種感覺就越強烈,我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呢?
剛上大學時,我就給過我自己這樣一個期許:我想成為一個具有社會人文色彩的理工人。
雖然這個概念我從來沒跟任何人說過,但是它可是我在大學生活裡面一個行動的準則。
我以前念的是化材系,現在念的是機械系,理工類組不外乎以下三個事物:生硬的數學、僵直的公式、冰冷的機器,這是我大學生活裡最常接觸的,在此之外,我必須培養我對人道關懷、社會思考、人類利益、公民精神、自然環境的敏感程度。
這是第一層,有了敏感度之後,第二層就是對這些問題作出分析,並得到一個具有建設性結論的能力。
在專業之外,這是我一直在培養的目標,從上大學以來沒改變過,也是成為以後我想成為的人。一個具有社會人文色彩的理工人。
再多說一點我對未來工作的期許好了。
嚴長壽談教育:我們更需螺絲釘
我的目標是進入台鐵,當個修車的技工,幸運的話,也許可以當上司機員。
是的,我打的是技工,這是我認為最符合我個性與特質的工作。
我相信一個社會上一定有每個人最適合的位置,最適合的工作,只是看個人有沒有能力看出自己的定位,以及去追尋這個定位的動力。
嚴長壽先生的螺絲釘理論,也許不適用於某些人,但對我來說是醍醐灌頂,我已經知道作學術、作研究不是我以後想走的路線,我想做的是技術路線,一個可以靠著雙手腳踏實地的路線,我深愛鐵路,亦深愛整個鐵路文化,亦著迷鐵路機械,我相信裡面有個能帶給我最大成就感的位置。
今年暑假在高雄的時候,外出常常搭公車,當我注意到高雄市的公車司機都會等長者坐定位後才開車,就算長者走到車子後方找座位,司機一樣是很有耐心地等著,我那時心裡就出現了一個感受:
公車司機雖然只是整個社會運行裡的一個小小螺絲釘,但是他依然有能力使整個社會感覺起來甜蜜蜜。
這句話我現在還是很喜歡(自滿)。
這正是我想追求的感覺。